站点访问量:1000

创新潮涌风帆起,绿水青山绘中国——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打造“三链融合”科技服务模式 作者: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发布:陈惠萍  2022-01-13

【我校科技特派员开展红树林科技服务的记录(00:03:38—00:05:00)】

近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简称“环境学院”)副教授周亮,以“福建省省级科技特派员”身份,亮相厦门广播电视集团献礼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大型电视系列片《潮涌风帆起》。在片中,周亮和王伟艺两位科技特派员,带领我校学生赴九龙江河口红树林湿地开展巡护工作,周亮介绍了红树林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重要性。

周亮和王伟艺老师是我校科技特派员群体开展科技服务的缩影,也是我校师生积极开展校地校企合作的写照。

环境学院以河口生态安全与环境健康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在环境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卢昌义教授领导下,快速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政策,抓住区域发展新需求和产业发展新趋势,围绕产业链部署新技术、强化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延伸、改造产业链,以科技服务和公益服务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向价值链的高端跃升。通过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三链融合”模式,从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到成果转化,促进整个链条上的高校、地方、企业相互衔接、协同支撑。

在产业链的供应端,环境学院派出近二十位教师担任科技特派员,服务乡村生态振兴。以漳州龙海浮宫镇为例,环境学院2018年即派出周亮驻溪山村、金亮驻邱厝村、王鸿辉驻田头村、王伟艺驻霞郭村、周细平驻海门岛,实现连村连片广覆盖。科技特派员在服务过程中,带动其他教职员工共同组建省级团队科技特派员、组建校级校企校地合作创新团队。

在产业链的需求端,环境学院依托校企合作创新平台开展系统性、综合化科技服务。如环境学院与厦门海沧城建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共建“蓝色海湾整治红树林养护创新合作平台”,在生态修复领域做好科技示范,注重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培训农企、增强工程技术实力。

环境学院以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产业作为“三链融合”模式的试点,取得了较好成果。校企校地合作“三链融合”科技服务模式在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机制和生态产品价值流转机制创新上做出探索,主动对接产业群需求,推进生态产品供需精准对接。

未来,环境学院校企校地合作“三链融合”科技服务模式将继续探索与国家“3060”双碳战略相结合的路径和典型案例,积极发挥科技特派员、校企校地合作创新团队、校企合作创新平台等科技服务方式的纽带作用。